德国前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埃利希·蒂斯教授于2015年3月26日晚在虹口校区为我校德语系全体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而又亲切随和的讲座。从自身经历谈到教育政策,从德国教育谈到中国教育,再从德国学生谈到中国学生,蒂斯教授对于教育和文化均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与中国教育的的情况有所不同,德国的教育主管机构不在中央,而在各州。各个联邦州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与背景,因此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而政府在其中扮演的就是单纯的“出资人”的角色。就大学教育来说,德国的大学相对独立,可以自主决定的事情也有很多。在这里,蒂斯教授主要列举了德国两种主要的大学教育,一种是重学术与科研的大学,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职业技能大学。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的职业技能大学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高水平的具有很强社会适应力与实用性的技术人员与工程师,他们同时是大学的学生和工厂的学徒,既掌握了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足的锻炼。
谈到学生,蒂斯教授称赞中国学生勤奋努力,也客观地指出中国学生比德国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以及升学压力。同时,蒂斯教授也指出了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往往迫于家长的期望而无法自主作出人生的选择,在这一点上蒂斯教授认为,如果没有自由,便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一旦没有了兴趣,那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久而久之学习便演变成了“死记硬背”和“机械复制”。作为德国最多的留学生团体,蒂斯教授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许多中国留学生不够独立,不够勇敢,不太敢于尝试与外国人交朋友,依然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中国小圈子里,这一点值得每个希望走出国门的人深思,走出去的目的到底在哪里。
在提问环节中,针对在场同学们的问题,蒂斯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在留学生选择德国大学的这个问题上,蒂斯教授指出,德国历来没有大学的综合排名,取而代之的是各个专业的大学排名。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择校关注的首先应当是专业,其次才是大学。关于教授或是学生发表论文的问题,蒂斯教授指出,论文或专著发表数量绝不应当成为衡量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标尺,论文或专著重在质量而非数量,我们真正该引以为豪的不是“著作等身”,而是真正在专业领域有所发现与创新。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提问环节气氛融洽,在场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与德国教育有关的问题,可以说,这场讲座更像是一位来自异域他乡的长者与后辈之间的聊天,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他人、认识自我。
丛婷婷(上外德语系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