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设置
时政要闻
国际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讲座纪实 | 弗兰克·甘斯曼特:地缘经济摩擦时代下欧盟与中国的互动
发布时间: 2025-11-01
 



1031日下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系教授、欧洲与中国外交政策及中欧关系权威学者弗兰克·甘斯曼特(Frank Gaenssmantel)以“地缘经济摩擦时代下欧盟与中国的互动”为题在松江校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412教室向上外师生发表精彩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研究员主持本次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深度剖析欧盟的地缘经济战略转向,为理解中欧关系提供关键视角。

Frank教授指出,欧盟正面临外部挑战与内部危机的双重摩擦。外部方面,一是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欧跨大西洋关系基础松动,双方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二是俄乌冲突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暴露欧洲经济与安全秩序的脆弱性;三是中国的发展推动欧盟对华认知转向竞争对手,双方近年来在稀土、半导体、电动汽车等领域纷争增多;四是欧盟在发展中国家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持续下降,制约其对外战略施展。与此同时,欧洲内部也面临经济失衡、政治极化、右翼崛起等问题。教授强调,上述国际摩擦并非新兴议题,也已超越纯粹的经济范畴,与传统政治竞争、地缘规范挑战、监管模式竞争交织并行,共同塑造了欧盟对外互动格局的地缘经济转向。

当前,欧盟的普世主义势微,转而强调政治引导、经济务实的方式,呈现三大根本性变化。在地缘经济层面,欧盟从推崇自由主义经济转向运用经济权力维护利益,并为维护经济安全配套相应的“促进类”“保护类”“合作类”政策工具。在地缘政治层面,欧盟从“反地缘政治实体”转向强调战略自主,增强防务能力。在地缘规范与监管层面,欧盟从强调自身规则普适性,转向依托市场准入与对外项目有针对性地推广其规范偏好。对此,Frank教授认为此类转向将有助于稳定中欧中长期关系。针对中欧在治理观念、规则认知等方面的系统性摩擦,弗兰克教授通过分析20132022年间中欧高层发言,揭示即使在关系紧张时期,双方在经济领域仍保持一定的务实态度与合作意愿。

在总结部分,Frank教授表示,欧盟地缘经济战略的调整可能增强其对美独立性,同时提升其与中国谈判、协商、合作的互动能力,为缓解双方摩擦创造空间。然而,对中国而言,欧盟在价值观输出、主权问题上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伙伴”。未来,中欧关系仍需寻求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能否开展政治协商、有效管理制度摩擦,将决定双方关系的稳定性。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欧盟战略调整及对外关系互动等相关问题向Frank教授积极提问并展开热烈探讨。


撰稿 吴林满,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