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察》原文链接:http://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3361
高福利似乎已成北欧国家的代名词,但在难民潮的冲击下,北欧国家的高税收高福利制度正摇摇欲坠。
高福利似乎已是一些欧洲国家的代名词。这其中,北欧国家凭借北部丰富的森林、铁矿和水力资源,其国家经济从19世纪末开始飞速发展,历时短短五十年,便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的国家。他们的高福利制度不仅提高了北欧国家的国际威望,也迫使它承担起与其经济水平相吻合的国际责任。
其中,瑞典自1993年起接受了8.4万份难民申请,德国的难民接受数量为32.2万,但瑞典的人口只占德国的十分之一。2015年难民危机起,经过欧委会、欧洲内政部长理事会及特别首脑峰会的多轮磋商,德国、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瑞典接受了90%的难民数量,而就难民数量与本国人口数量的比值来看,瑞典承担的难民份额是最大的。瑞典政府宣称,自接受难民以来,瑞典经历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期,瑞典所承担的责任比西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并呼吁欧盟成员国携手共度难民危机。由于高福利制度的吸引力,可以预想许多获得欧盟成员国难民身份的人,会凭借欧盟人员自由流通的便利条件,想方设法地迁徙到北欧国家内。
福利体系摇摇欲坠
为做好难民接待工作,瑞典、芬兰等国发动了全国各界力量。除此之外,所有符合申请难民身份的登陆者都有权申请住房及经济补助,丹麦单身难民的综合福利津贴高达5945克朗,约5700人民币。
自难民大量涌入之后,北欧各国地方政府遭遇了巨大的危机,老年看护所、学校以及各社会服务部门所承载的难民接受量前所未有。许多难民难以进入劳动就业市场,灰色经济大幅上扬,犯罪率升高,税收收入急剧缩水。
在难民获得符合资格的就业技能并正式投入北欧国家的劳动市场之前,议会必须持续拨巨额的款项用以支撑难民的生活起居和教育工作。这些财政支出实质上剥夺了高税收带来的高福利,福利体系的运转绝大部分倚靠国民的税收来源。
右翼政党面对渐渐失控的难民危机火上浇油,屡屡发声建议北欧国家应减少难民分摊量,在国内实行低税收制度,恢复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鼓励公民承担更多的就医与养老责任。根据瑞典财政部2016年度的政府预算表,瑞典在2016年将减少2亿瑞典克朗的住房补贴。北欧国家的高税收高福利制度正摇摇欲坠。
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要度过此次难民危机,只有北欧国家及少数欧盟大国承担责任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国家必须也作出同样的表率,欧盟才能度过难民及一体化的危机。
目前,政府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对难民安置费用的分配以及全国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北欧国家解决难民危机的难题。2016年瑞典要想摆脱难民危机,需要进行以下几轮改革调整:首先,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促进难民就业;其次,政府需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力度,鼓励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瑞典劳工部已下调企业责任人的征税额;第三,政府应对房屋建筑类设施提供便利,并需要修订房屋租赁法律条款,以增加可租售的房屋总量。
无论是如何安置现有难民,抑或是解决在国境外苦苦等待的难民身份申请者,北欧各国需如同面对1992年货币危机一样,摈弃前嫌携手拟定新政策,来恢复曾经辉煌的“北欧模式”。
(本文载《上海观察》网站 题图来源:新华社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区域国别中心负责人,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