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设置
时政要闻
国际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德国:德国的对华政策要融合欧洲利益
发布时间: 2013-11-25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德恰逢欧盟准备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惩罚性关税。此外,中欧之间在对华武器禁令、人权议题等方面亦有摩擦。但中德之间的双边关系却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经贸往来显著增多,而且一年一度的中德政府磋商已分别在柏林和北京成功举行两轮。

李克强首访国家中只有德国一个欧盟成员国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早已将德国视为欧洲的新领导力量和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对话伙伴。缺少了德国的欧盟面对目前的危机将难以为继,危机蔓延也让中国担忧来自欧洲的需求减少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欧洲的危机本身也削弱了多极的世界秩序。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独立的欧洲,因为中国并不期待一个只有中美两国相互竞争的世界。除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德国先进制造业、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都令中国着迷。很多中国政治家都将德国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范本。

同样,德国也对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抱有极大兴趣。中国对德国产品的需求是德国之所以能够快速摆脱次贷危机阴影的因素之一。中国现已成为德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7年默克尔总理会见达赖喇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消失,现在的中德外交相当平静,就人权问题两国通常都是闭门磋商。

应该说,德国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正确的。但考虑到德国目前在欧洲所扮演的政治经济角色,使得德国必须更多地肩负起对欧洲的责任,与中国的交往要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开展。德国也不希望听到对于其对华政策走特殊道路的批评。

是时候将德国的对华政策更多地融入到欧洲整个大框架内了。虽说欧盟内部达成一个统一的对华政策并不现实,但德国首先可以和法国、英国、波兰等重要的外交盟国更紧密协调。只有团结起来并将欧盟作为后盾,这些国家才能具有足够的分量与中国就国际政治议题进行商谈。这将使中国难以再对欧洲各国各个击破。

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无力也不愿在亚洲的安全事务中扮演角色,但中国安全和国防政策的走向将会很大程度上触及德国和欧洲的利益。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海、南海也面临军事冲突升级的风险,这都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蒙上阴影。而要解决在叙利亚、阿富汗的战争问题或伊朗核问题,必须要争取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合作。

即使德国的安全政策倾向于收缩,但仍给予对华政策高度信任,并说服欧洲盟国与中国建立统一战略对话的必要性。德国要清楚地意识到,与中国的交好不单单是为了德国自身谋福利,同时也要更多地承担起对于整个欧洲的责任:欧元危机的解决是其一,还要协助搭建中欧关系的新桥梁。

(本文由上外欧盟研究中心2012级硕士研究生 朱涛编译自:德国《南德日报》2013年5月27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