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设置
时政要闻
国际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
发布时间: 2013-01-11
 

 

 

【内容简介】

《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通过研究发现,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并不是出于对共同问题取得最优解决效果的需要,而是国内层次和国际层次的激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正式防扩散机制虽然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这些机制的非正式性的局限性也制约了其有效性的提升。
根据成员国之间的承诺关系属性,国际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成员国之间是否意图在相互之间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本质区别。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机制,形成了多层级的国际防扩散体系:第一层级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属于正式机制,第二层级为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第三层级为防扩散安全倡议,属于非正式机制。为什么第二和第三层级的防扩散机制是非正式的制度形式?非正式的制度特征对这些机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宏松,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就读国际政治专业,2002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连续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1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制度、中国与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等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民主国家的承诺:立法部门与国际合作》。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文献的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正式与非正式国际制的概念辨析
第一节 国际机制研究的兴起及原因
第二节 国际机制概念的重新定义
第三节 国际机制的类型区分:正式的与非正式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
第一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及其非正式性判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

第一节 已有的理论解释及其不足
第二节 国家选择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基本动因
第三节 解释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形式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涨是防扩散机制的有效性

第一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有效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正式防扩散机制的局限性

第一节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局限与困境
第二节 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局限与困境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非正式机制有效性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节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