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下午4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区图书馆604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辜学武教授老师为上外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结构实力现象”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主办,对外合作交流处、科研处协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校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教授、欧盟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戴启秀教授以及校内外各院系师生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心波教授主持。
首先,辜学武教授对“结构实力(Structure Power)”这个概念的提出缘由进行了阐述。众所周知,实力是一国实现其政治诉求的基础。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将一个国家的实力分为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实力(Soft Power),但是这种“实力二元论”在解释当代国际关系时却表现得力不从心。辜教授通过三个具体案例详细地论述了“实力二元论”的不足之处。(1)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论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还是军事力量上,实力都远远超过塔利班政权,但美国欲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阿富汗的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最终也不得不撤离阿富汗。(2)朝鲜的“去核化”问题。不允许朝鲜半岛存在着一个核武国家是中国和美国共同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价值观的吸引力都优于朝鲜。但就在这样一种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朝鲜的“去核化”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并一直影响着亚太的区域政治安全。(3)伊朗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核问题实行了多种制裁,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上面三个实例辜教授指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足以实现国家的政治诉求。在政治博弈中,是否还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辜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提出了“结构实力”的概念。
结构实力的研究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前言课题。辜教授强调,虽然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状态,对于“结构实力是如何产生的?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这类问题无法给出特别明确的回答,但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事情发展的状况。一旦一种状况的发生能够激活原本没有任何政治意义的某种力量,那么结构实力就会发生作用。最后,辜教授向在座的有志于从事该研究课题的老师和同学发出了真挚的邀请,希望大家可以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贡献自己的知识力量。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武心波教授首先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势”的概念,认为此概念或许可以为结构实力的研究提供别样的思路,并以此抛砖引玉,引领讨论。来自俄罗斯中心的韦进深老师、新闻学院的吴瑛老师,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张鹏老师和来自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跨文化中心、英语学院以及外校理工院校的同学们都踊跃的向辜学武教授提问。辜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所提的如“结构实力如何发力?”、“能够改变结构实力的实力是什么?是否在结构实力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元实力?”、“结构实力的时效性?”等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他也感谢在座师生的精彩提问给他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启发和灵感。
最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向辜学武教授来上外与广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表示欢迎和感谢,也为在座师生的精彩提问和流露出的学术追求热情感到由衷的高兴。他鼓励我校师生积极利用学校、院系搭建的各种学术交流平台来推动自己的学术研究,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
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