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2月,随着特朗普的胜选和欧盟政治权力的交接,美欧对外战略出现重要转变,欧洲外交关系呈现新的变局。欧盟方面,冯德莱恩连任,强势推行欧盟扩大政策和强硬的对俄、对华立场。美国方面则迎来“特朗普2.0”,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政策回潮。欧美关系与欧美俄中关系因此面临至关重要的节点。在此背景下,2024年12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二楼英伦厅迎来了“欧美关系走向报告2024”发布会暨“欧美俄中关系”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联合主办,上海欧洲研究界学者共聚一堂,针对欧美关系的新发展以及欧美俄中关系的新格局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首先由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致辞,强调了欧美关系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热点地位。随后,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发表致辞,他对报告发布会和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在当前世界动荡与变局中,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会议的第一部分由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进行点评,重点讨论欧美俄中在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领域的互动态势。

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指出,特朗普的当选将对美欧关系产生冲击,尤其是在乌克兰战争、北约态度、贸易投资等方面,阐述了特朗普可能的政策走向及其对欧美关系的潜在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宏松围绕美欧网络安全合作提出了共同威胁和价值邻近度两个核心变量,通过评估共同威胁的感知以及价值邻近度,阐述了合作层次如何随之高低变化。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就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进行了汇报,分析了拜登任期内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的变化,指出欧美关系在防务自主和互补合作方面均有显著进展,并对未来特朗普任期内的可能变化展开预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指出今年美欧政治与外交关系的特点为“稳中求进”和“焦虑不安”,强调尽管美欧高层互动减少,但技术层面磋商频繁,尤其在俄乌战争和特朗普再选的背景下,欧盟正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寻求战略调整。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忻华教授就美欧技术与经济关系进行了发言,分析了美欧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的互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欧之间在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规范制定方面的协调持续深化,但双方竞争力焦虑和资源安全诉求仍会影响中欧关系中的摩擦。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门镜分析了欧盟对俄、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困境,指出欧盟政策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并受右翼崛起及扩张战略模糊等困境影响,未来定位充满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研究员王玏以欧美对华“去风险”战略为主题发言,认为欧洲的“去风险”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外交方面,而美国则聚焦去风险和多元化,欧美在对华政策上有同化趋势。上海社科院国际所余建华研究员对第一部分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报告内容多元,涵盖欧美、俄中关系的多个领域,具有强烈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对特朗普2.0时代的影响作出深入研判,分析辩证务实,展现了对欧美合作与矛盾的全面把握。
会议的第二部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忻华教授主持,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点评,重点讨论欧美俄中竞争变局中的美国与欧洲主要大国和次区域的关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叶江教授指出特朗普大选获胜后,英国首相斯塔默积极推动与特朗普合作,保留驻美大使皮尔斯以维系关系,在特朗普遇袭事件中迅速反应修复关系,凸显英国外交务实灵活,同时稳固了英美特殊关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宋黎磊教授分析了美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和安全合作,指出美国与中东欧经贸紧俏、安全合作升温,借投资经贸制衡欧盟,左右着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吉磊副教授讨论了美国对南欧的战略拉拢和施压,以及南欧国家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的平衡难度。美渲染中国威胁致南欧部分国家“去风险”,使南欧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平衡难度加大,经贸、外交领域矛盾与协调并存。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负责人陈琰璟指出荷兰新内阁右翼主政后在美防务合作及对乌援助立场存分歧,同时中荷关系降温将影响中欧经贸科技交流及外交互信构建,加剧双边关系波动。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负责人沈赟璐强调特朗普上台增北欧俄乌冲突焦虑,北欧各国军事合作强化同时关注大国动态,其立场与战略调整将重塑北欧地缘安全及外交格局,波及区域国际关系稳定。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分析了特朗普回归后德国可能受到的冲击及影响,并指出德国对华政策虽有企业支撑及政府理性,但特朗普上台添变量,影响中欧经贸合作规模、政治互信深度及全球产业链布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张红研究讨论了2024 年法美借诺曼底登陆周年深化多领域合作,外交协同紧密、军事协作深化、经济技术融合升级。但同时,法美双方在俄乌冲突和印太事务上存在立场差异,导致利益分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教授认为在气候变化治理中,中欧能源转型合作机遇涌现,双方碳定价等合作基础坚实。然而美欧合作受政治经济干扰,绿色贸易壁垒威胁中国,中欧携手或主导全球气候治理变革,引领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教授总结发言,他总结与会学者从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北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剖析美欧关系纵横脉络,为中国筑牢美欧关系认知根基。中国当紧扣美欧动态,借分歧拓展合作空间,于全球舞台精准锚定方位、积极塑造有利态势。
本次研讨盛会为参会的学术界人士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的框架,加深了对美欧关系及其在全球战略中所呈现的新动向的认识。与会专家们深刻剖析了美欧关系的复杂性及其演进趋势,对于增强中欧关系的适应性和促进双方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沪上知名高校和智库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来自《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澎湃新闻网等沪上知名媒体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王耀辉,杨韦唯,肖晓供稿)
5